::
::
之前合作過的同事正準備一份他夢想許久的新工作面試,
請我幫忙看一下他的履歷,寫寫推薦信。
我欣然接受,
他也靠著自己的實力,在新公司幾波的考驗之後,
得到了他夢想中的offer。
拿到offer那幾天,
他開心的約我吃飯,想藉此表達他的感謝。
我當時很直白跟他說:
「真的不用客氣,能幫優秀的人寫推薦信根本是小妹我的榮幸啊啊啊!」
只是,他還是堅持想表達謝意。
因為太了解他有仇有恩都必報的個性
只是想真誠表達感謝之意,老拒人於千里之外,似乎不近人情。
我知道,若沒讓他做完這件事,
可能會害他睡不著,吃不下,
總覺得欠我一分人情。
但另一方面,
我更想要自己一個人吃飯啊!!!!
後來,我想到一個方法,
既能讓他好一點,我也可以好一點。
我回答他
「與其請我吃飯,不如你選一本你喜歡的書送我吧!」
幾天後,收到他寄來的書,還有感謝的小卡,
當時,覺得這真是天下最棒的謝禮!
::
::
從國小開始,
我就是演講比賽的學校代表,
常常需要站在很多人面前講話表演。
當時超羨慕可以參加書法、查字典、作文比賽的同學,
只是那時候不知道為什麼?
大一點,在學校裡,
雖然我常常擔任各種幹部、組長,
有更多的分組做專題的機會,
但需要自己尋找分組這件事
不知為何我就是感覺心好累,
心裡偷偷埋怨老師,
幹嘛不幫我們直接分好組就好?
再大一點,
學校學校間,
開始有聯誼、聖誕party、跨年⋯這些活動,
參加過幾次,每次都覺得又累、又困擾又麻煩,
索性以後都不去了。
到了選社團的時候,
我憑自己直覺,
選了應該不太需要活動和聊天的吉他社
(好!我承認當時暗戀一個吉他社的學長)
後來因為這社團,
太常跟其他學校的社團辦團康活動,
我最後還是默默逃跑,
連暗戀的學長都不要了
出社會以後,
還很慶幸自己主修資訊,
想說以後對著電腦應該比對人輕鬆。
沒想到不久,就承接了需要大量溝通和喬事情的PM、
更沒想到後來成了要處理更複雜人際、協作、情緒、政治、各種人困擾的主管,這一當,還就當了十幾年。
每次遇到公司辦活動要在外過夜,
我絕對都是舉手補差價,
拜託給我自己一間房。
有一年在外點的一個偏僻的飯店裡,
一個人住半夜遇到了難以解釋的類靈異事件,
但那天飯店所有的房間客滿,也無法換房。
同事知道後問我要不要跟她一起住?
我趕忙謝謝她的好意,
可能對我來說,跟他人一起共享一個私密空間,感覺比XX還恐怖。
大部分的聚餐、社交,我大概撐不到30分鐘,
就開始覺得累,一直偷看時間,想到底什麼時候可以結束?
參加業界的訓練課程,
若開頭或尾聲有什麼奇怪團康活動,
我能避就避,可以就翹頭。
::
::
以前,
我常常質疑自己一定是哪裡有問題?
為什麼大部分朋友都認為我外顯
熱情、健談、開朗、好相處,
只有自己感知自己的內在,
處於快速耗能狀態,無比真實。
一直到幾年前,
無意讀了一本堪稱改變我此生最重要的一本書「安靜是種超能力」。
我像是被壓了五百年後,
突然從五指山下被解放出來的孫悟空,
開始全然的發現、理解自己的新世界。
原來,
我在一個人吃飯、
一個人旅行、
一個人開車、
一個人搭長途飛機、
一個人閱讀、
一個人逛街
一個人唱歌、
一個人看電影、
甚至一個人看醫生⋯
這些過程中反而感到輕鬆自在,
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啊!
而之前,那些大家看見的外顯模樣,
全都是因為自己先充飽了電才能進入的角色狀態。
::
於是,我發現
對我來說
「能量管理」的重要性,遠遠勝於「時間管理」。
比如:現下有一些邀約活動(像:飯局)
邀約方詢問我方便的時間,
我打開行事曆看的還根本不是時間,
而是這前後,
有沒有需要大量耗能的任務
如果參加,是不是會佔用我充電回血的時間?
以前常在赴約前一晚,
才在那無端懊悔自己為什麼當初要答應這些飯局、活動、⋯
與其去了就想趕快結束,
結束後還得趕回自己的山洞裡充電好幾天。
現在我一開始就會婉拒99%工作必需之外的社交邀約。
::
尤其我的工作,
的確需要高度耗能。
如果能量像電池一樣
會被消耗、需要充電,
那麼,
我還是盡可能待在充電座上,
保持充飽電力的狀態。
把這些滿電能量
用在教室裡、
用在課堂的QA裡、
用在如何幫助對我有期待的大家,
成為比走進這個教室前更厲害的自己。
拜託!我相信有些朋友一定跟我一樣,
若不是萬不得已,
根本不想出門,
走進閃不掉或多或少還是得和他人互動的實體教室。
我完全可以想像,
課程的前一天晚上,
I人們,可能要花很多時間做心理準備,
上課當天一早,還得帶著不停跟自己對抗的艱難,
硬著頭皮來,把珍貴的能量,留給我。
因為懂得,
我的課程中,
幾乎不會有讓大家感到尷尬的活動,像是:精神喊話、唱歌表演、強迫個別發表⋯
我也特別容易識別、保護那些需要保持內在專注的朋友。
::
::
說到這,
我身邊還是存在稀有少數,
相處起來輕鬆自在,
又冰雪伶俐的知心好友。
因為知心,
所以很多狀態不需要解釋,
不須刻意勉強任何安排,
不管幹嘛都開心,不只不耗能,還會依依不捨,
你們就是我人生中挖到的重要寶藏啊啊啊啊!
::
::
能活在這個能多元共融的世代,真好。
能認知並且接納自己真實的狀態,真好。
能在現在的年紀,持續保有選擇,真好。
::
身為高達72%的「I」(內向)型人格,
我一直以來認為最適合我的工作,
就是一輩子、一個人躲在山洞裡寫推理小說
只是偏偏似乎一直都在需要表現得非常「E」(外向)的角色裡長大。
想保護能量或許可以這樣做
我後來發現,
讓我能在這樣極端狀態下,
活得還不錯的原因,
是因為我練習做了這些事情,
分享出來,說不定也有跟我類似情況的朋友,可以參考一下:
1、「能量管理」永遠優先於時間管理。
決定要不要做什麼事情、赴什麼約,
看得不只是有沒有時間,
而是自己前後日期的耗能需求,能不能應付得過來。
::
2、坦承接受,並告訴身邊的人自己有充電需求。
(我就是堅持休耕)
::
3、「勇敢選擇」讓哪些人走進或遠離你的圈子。
::
4、最難的是這一點:
替自己打造一個「虛擬開關」,能夠快速切換不同的狀態。
對我來說:
工作時:按鈕進入「放電狀態」,把自己的能量揮灑到一個極致。
搭車時:按鈕進入「交接狀態」,調整自己的呼吸、精神力、情緒。
下課後:按鈕進入「充電狀態」,回到自己山洞裡的充電座上,靜靜待著,此時,生人勿近。
充完電,我就會自己走出來了。
::
::
圖說:
攝於阿姆斯特丹一個午后的街邊。
這個沈浸於Me Time的女生,如此動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