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都講不聽?常常是因為還沒搞定自己

我有個怪癖,使用外面的廁所時,都會特別注意牆上的標語。

但每次看到這種,我都會很想跟維護單位建議,如果改成正面表述,效果絕對更好。

❌「請勿將衛生紙丟入馬桶」改成

⭕️「請將衛生紙丟入垃圾桶」

因為在大家手忙腳亂上廁所的時候,

隨眼瞥見「請勿將衛生紙丟入馬桶」

映入眼簾的多半只有:「衛生紙」、「馬桶」這兩個東西。

而自動忽略負向的「請勿」,所以結果就是:大家直接把衛生紙丟進馬桶😔😔😔

其實我們所有的表達都是如此:

不論是大吼孩子「不要跑」,然後更加火大的發現講也講不聽,愈講跑愈快,不如改說「停!」、「坐下來」。

發email「開會請勿遲到」,然後心中嘀咕埋怨大家不是壓線,就是慌忙趕到或者遲個三五分鐘,不如說「開會必須提早3分鐘到」

告訴員工「不要每次都拖到最後一刻⋯」然後不懂為什麼還是沒有得到改善,或從最後一刻「進步成」倒數兩刻,不如說「請排出你的工作計劃、並且先找我討論過程中檢核的方法」

生活上、職場上、兩性關係上還有太多太多的例子⋯

與其告訴別人「不要」什麼,而得到不理想的結果,還不如直接想清楚表達「要什麼」,效果會更好。

這看起來像是溝通表達,其實底層裡常常是對自己的思考和邊界的訓練。

我們很容易脫口說出自己「不要的」,若能在說出前,停個幾秒想一下,可能發現其實自己好像也沒想清楚,到底真正要的是什麼。

如果是這樣,連自己都還沒有沒搞定自己,自然不容易得到期待的回應呢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